前幾天不知怎么的,突然想吃豆腐乳了。先生不聲不響地在網(wǎng)上下了單,并告訴我是辣的。
印象最深的辣豆腐乳是小時候,奶奶親手做的豆腐乳,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塊,上面裹滿了紅紅的辣椒面,吃起來又咸又辣,在物質(zhì)匱乏的年代,這不但是佐餐的美食,也是給女主人加分的利器。
模糊地記得我小時候奶奶會做很多好吃的,比如醪醩,比如自己磨豆子點豆腐,比如醬豆,還有就是豆腐乳了。過程都記不清了,只記得奶奶把切好的豆腐放在菜葉上,上面再蓋上一層菜葉,放置在家里陰涼的地方,也不知過了多久,掀開一看,豆腐上面長滿了白毛,再把它們滾上一層辣椒面,裝進(jìn)壇子,密封起來,吃飯的時候取出一塊或兩塊,就著白米飯也是香噴噴的。
奶奶也只在我小時候做過豆腐乳,后來,條件好了,物質(zhì)也豐富起來,而且所有的生活物資都能買到成品,這些民間的手工藝也逐漸消失不見了。
此后也曾在超市買過標(biāo)注著“辣”字樣的豆腐乳,但每次都讓人失望,那些辣都徒有其名,根本不香,更不是我吃過的那個味。
收到這罐豆腐乳時,很好奇這個包裝,這不是我們老家裝泡菜的壇子嗎?
一看產(chǎn)地,是四川的,應(yīng)該很好吃吧。再看罐子里滿滿的紅油,興許很辣?迫不及待地打開,里面的豆腐乳排列并不規(guī)矩,可能是運輸途中顛簸所致吧。取出一塊,用筷子夾開,里面顏色微黃,質(zhì)地順滑,用筷子挑了一點放到嘴里,細(xì)膩綿軟,又香又辣又麻,這口感跟我在超市里買過的“什么和”豆腐乳完全不是一回事。這根本就是我奶奶親手做的豆腐乳的味道啊。這久違的,熟悉的味道,又喚醒了我沉睡的味蕾,喚醒了深藏在心底的濃濃的鄉(xiāng)愁。那里有我的父母雙親,有我的兄弟姐妹,還有我兒時的伙伴和一起拼搏過的同學(xué),我們呼吸著一樣的空氣,說著一樣的方言,吃著同樣麻麻辣辣的飯菜。只是沒想到長大后我離開了那個地方,當(dāng)我再回到故鄉(xiāng)時,我的方言已經(jīng)說得不夠地道了,口味也淡了許多,同小伙伴們的共同語言也越來越少了。其實我一直很努力地找尋故鄉(xiāng)的記憶,我要吃辣,我要吃火鍋,我要吃米飯,我要吃泡菜,我不要我的生活被蝦蟹占據(jù),我不要生吃大蒜,我不要天天吃饅頭。
身在異鄉(xiāng)的人,根本融不到本地人的生活中去。或許你外貌已經(jīng)改變許多,口音也改變許多,但在他們眼里,你始終是一個外地人。這種難以排解的憂愁大概只有每個漂在異鄉(xiāng)的人才能體會。一旦故鄉(xiāng)給你一點訊息,你就會立刻復(fù)活。就像我在小區(qū)里看到川字牌照的車一樣,都會由衷地感到親切。
我盛了一碗白粥,很快把這塊豆腐乳給消滅掉了。抹抹嘴,再夾一塊出來吧,我說。
先生笑著打開罐子:勾起饞蟲來了!!
不是饞蟲,是回憶?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