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個每天過著“兩點一線”簡單生活的人,但簡單的生活沒有簡化我的思想,閑時,我喜歡把所想、所思用筆留下來,有那么一次,我把自認為最有感情的幾篇寄給了內刊,竟被勉強收用。我的心受到了很大的鼓舞,開始把所見過、所想過的都記錄下來,在夜晚用心淘淘,煉成篇篇小文。
一天,在新華書店為購書,看到幾本大家著作,其中就有季羨林季老的。想起季老曾經所做的公益廣臺:樹俗靜而風不止,子俗養(yǎng)而親不待。一股溫情由然而生,便果斷買下。
書,會給閱讀者帶來心靈上的享受,一本未讀就有感觸的書,則有如遇故知。季老的學識我自感難望其項背,拜讀其文章,“一種可以不用心就可以獲得感知”的幸福始終包裹著我的心靈。
讀了二三篇章,一股內外兼修的精神就已充盈并占據我的內心,那種難以言說的妙感猶如從夏伏天一下進入秋菊盛開的時節(jié),是那般的溫涼可適!
所看篇章,皆為季老暮年所作。盡管當時季老雖已是耄耋之人,但文思、文字及充斥其中的感情仍那么青春,內賦朝氣,平淡而超脫。
想著自己最近略有浮躁的生活,心中頓感羞愧。同時,又為及時得到這本書感到無比慰藉。
我們多數人,為生活而生活,可生活只是生活嗎?生活是平淡的,但平淡的生活需要超平淡的思想內涵和精神生活。季老之作,可謂極近生活,卻又遠超生活。這不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生活態(tài)度嗎?
?